在农药市场中,阿维菌素与甲维盐的价格波动始终牵动行业神经。过去一年多,二者价格先从低位强势攀升,近期受淡季影响出现阶段性回落,但结合市场供需、库存及行业动态来看,上海ACE 会议后价格反弹态势已现,未来紧缺格局基本确定。

近期淡季价格回落:

库存消化主导的阶段性调整

2025 年近两三个月,农药市场进入传统消费淡季,阿维菌素与甲维盐需求减少,价格随之温和回落,核心驱动因素在于渠道贸易商的短期库存消化行为,2024 年价格上涨周期中,多数贸易商为规避后续涨价风险,大幅增加库存备货,库存总量显著高于正常水平。进入淡季后,部分贸易商为加快资金回笼、缓解库存压力,选择低价抛售库存,短期内对市场价格形成一定压制。不过,随着淡季持续,当前渠道贸易商库存已基本消化完毕,市场供需逐渐回归紧平衡状态,价格回落态势趋于停滞。

上海ACE 会议:价格反弹的关键分水岭

即将召开的上海ACE 会议,将成为阿维菌素与甲维盐价格走势的重要转折点,会议后价格回升具备多重支撑条件,且反弹动力逐步积累:

供给端:多重约束下供给难以快速释放

供给端的刚性约束是推动价格反弹的核心支撑,具体表现为大限制因素:

头部企业无库存:7-9 月正值高温季节,多数厂家进入设备检修期(如冷却系统、发酵罐维护),期间无新增产能释放。检修前头部企业普遍已无库存,检修结束后需优先消化前期积压订单,短期内难以新增有效供给,市场供给缺口初步显现。

企业生产品类调整分流产能:阿维菌素与甲维盐的头部生产企业多为“农药 + 兽药 + 医药” 多维布局,拥有柔性发酵生产车间,可根据不同品类利润空间调整生产品种。近期兽药、医药领域的泰乐菌素、泰万菌素、林可霉素等产品市场行情持续向好,呈现供不应求态势,部分头部企业为追求更高利润,将生产线向这些品类倾斜,减少了阿维菌素、甲维盐的生产排期,进一步压缩供给规模。

生产周期长制约快速增产:阿维菌素与甲维盐均属于发酵类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其中,阿维菌素完整发酵周期需一个多月;甲维盐虽以阿维菌素为原料,但即便阿维菌素供应充足,后续合成与提纯周期也需一周以上。较长的生产周期导致企业难以快速响应短期市场需求增长,即便全力增产,也需1-2 个月才能形成有效供给,无法及时填补即将到来的需求旺季缺口。

需求端:冬储启动催生集中需求释放

上海ACE 会议后,国内制剂企业将陆续启动冬储计划,成为需求端的核心增长动力按照行业惯例,冬储期间制剂企业的原药采购量占全年采购量的较大比例。2025 年 10 月起,随着冬储需求逐步释放,国内阿维菌素、甲维盐原药需求量将较淡季实现大幅增长。

库存端:全产业链低库存放大紧缺效应

当前阿维菌素与甲维盐全产业链库存处于历史低位:渠道贸易商库存已消化完毕,终端制剂企业无库存,生产厂家也无库存储备。这种“零库存” 格局意味着市场缺乏缓冲空间,一旦需求启动,将直接面临 “无货可售” 的紧缺局面,进一步放大价格上涨效应。

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10 月起紧缺加剧,价格将持续上涨

综合供需、库存及行业动态分析,上海ACE 会议后,阿维菌素与甲维盐价格将逐步回升;进入 10 月,随着冬储需求全面叠加,上海 ACE 会议将明确行业供需格局与冬储预期,制剂企业为锁定成本,分摊生产压力,将提前启动部分采购计划,推动价格从淡季低位逐步回升,市场信心持续修复,全产业链低库存与供给端约束形成共振,市场供不应求局面加剧,“款到排单” 将成为常态,价格将突破 2025 年上半年高点,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综上所述,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价格在经历前期上涨、近期淡季回落后,未来紧缺态势已明确,价格上涨潜力巨大。对于制剂企业而言,当前至上海ACE 会议期间是储备原药、控制成本的最后窗口期;对于贸易商而言,可把握价格回升节点,合理布局库存

点赞(22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