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氯化钾市场呈现“北跌南稳”的格局。东北地区受边贸到货量激增、需求启动缓慢影响,价格率先大幅下调,并传导至港口市场,导致进口氯化钾价格由北向南逐步走低。国产钾肥虽维持官方报价,但受进口钾价格拖累,市场成交缓慢,部分高端价格已松动。硫酸钾市场同样疲软,曼海姆工艺企业因氯化钾原料高价及盐酸副产倒挂陷入深度亏损,开工率持续下滑,但库存积压导致出货困难。资源型硫酸钾虽恢复生产,但贸易商降价促销,市场整体需求低迷。
一、氯化钾政策指导与市场需求的拉锯战
1.价格并轨与区域分化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氯化钾价格逐步向指导价靠拢,但东北边贸地区因到货量激增而市场需求疲软,率先大幅降价,并带动港口价格由北向南走低。尽管港口进口补充量不足,但秋季复合肥工厂以直供为主,导致港存增幅低于预期,南北价差扩大至200元/吨。截至目前边贸62%白钾价格多在3070-3120元/吨,港口60%俄红钾价格多在3000-3200元/吨,港口62%白钾价格多在3150-3450元/吨,老挝60%俄白钾价格多在3030-3080元/吨,60%大颗粒钾价格多在3250-3350元/吨。
2.国产钾的“稳价困境”
国产氯化钾厂家报价虽保持稳定,但贸易商可售货源有限,市场价格仍受进口钾拖累缓慢下滑。截至目前60%晶钾价格多在3100-3200元/吨,成交低迷反映出下游对高价钾肥的抵触心理,政策指导价与市场实际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二、硫酸钾市场成本倒挂与库存高压的双重挤压
1.曼海姆硫酸钾的生存危机
加工型硫酸钾企业因氯化钾成本高企和副产品盐酸价格倒挂,普遍陷入亏损,开工率持续下降。尽管厂家库存充足,但下游采购意愿低迷,市场陷入“有价无市”的僵局。截至目前52%粉价格多在3800-3950元/吨,50%粉价格多在3700-3950元/吨。
2.资源型硫酸钾的被动调整
资源型厂家虽恢复生产,但官方报价坚挺难掩市场颓势。贸易商迫于销售压力,不得不降价抛货,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行趋势。罗钾52%粉价格多在3600-3700元/吨,青海50%粉价格多在3550-3600元/吨。
三、钾肥弱势弱势延续,空间有限
短期来看,钾肥市场仍将承压:复合肥需求转淡,而供应端逐步放量,价格或小幅下行。不过,当前价格已贴近甚至跌破政策指导价,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市场或进入阶段性僵持。
政策调控与供需矛盾共同主导了本期钾肥市场的下行趋势。随着秋季备肥结束,复合肥需求转淡,而钾肥供应量预计增加,市场将面临“供强需弱”的利空压力。若价格长期低于指导价,可能引发国家收储或进口调控等干预措施。正如经济学家马歇尔所言:“市场的波动是理性的信号,而非混乱的噪音。”然而,行业根本出路仍在于优化产能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并推动下游需求复苏。建议多关注冬季备肥需求及进口钾到港节奏对价格的潜在影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