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钾肥市场正陷入一场罕见的供需拉锯战。无论是国产钾的产量还是进口港口的钾肥港存,都已降至五年冰点,而下游复合肥企业的开工率却不足五成。这种成本强撑、需求弱拖的僵局,让氯化钾与硫酸钾的价格走势如同悬在钢丝上的天平——一端是贸易商惜售如金的供应刚性,另一端是农户观望、企业亏损的冷清需求。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全球钾肥产能收缩的紧箍咒,撞上了国内农业需求疲软的冷板凳。”

1.国内钾肥供应端新低与惜售情绪共存

国内钾肥的紧张态势从国产钾的检修延续至进口港口。60%白钾到站价坚挺在3100~3200元/吨的高位,如同给市场戴上了一道价格紧箍咒。更令人焦虑的是进口钾港存状况——62%白钾自提价虽报3150~3400元/吨,但实际流通货源不足,烟台、青岛等地甚至出现停报现象。这种供应刚性背后,是三重因素的叠加:全球钾肥产能因加拿大、俄罗斯等主产区的生产波动而收缩;地缘贸易不确定性导致供应链脆弱;尽管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老挝进口钾肥占比已超15%,但供应链多元化仍像解绳结——看似多条线头,实则难以快速理顺。

2.需求端低迷,企业等待转机

与供应端的火热形成刺眼反差的,是下游需求的持续遇冷。复合肥企业开工率不足50%的背后,是成品库存积压形成的堰塞湖。某山东复合肥厂负责人透露:现在就像在走钢丝——高价钾肥吃利润,低价卖又怕砸盘。这种困境迫使企业转向小单补库的谨慎模式,而秋肥启动的延迟更似雪上加霜。农户因粮价波动持币观望,加工企业则陷入曼海姆工艺的亏损怪圈——52%全水溶粉出厂价逼近3900元/吨的成本线,开工率仅40%的硫酸钾企业,如同坐在火山口上等待转机。

3.短期钾肥价格受成本支撑难以大幅下跌

当前国内钾肥市场呈现外强内弱、供需双弱的特征。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钾肥市场,就像等待春汛的黄河——表面冰封,暗流涌动。尽管市场有传言称边贸10月份的合同已在谈判中,但具体细节尚未透露,不过有市场人士猜测称,有可能价格会出现一定的上涨,然而其存在着一定的时差性及眼前需求不济等问题,短期国内氯化钾价格受成本支撑难以下跌,硫酸钾若秋肥需求回暖或现弱势回升。

点赞(21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