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化肥市场出现奇特分化:山东、河南的尿素出厂价仅约1600/吨,而湖北55%磷酸一铵达3300/吨以上,64%二铵超过3800/吨,青海钾肥到站价也超3100/吨。磷肥和钾肥价格几乎是尿素的两倍,氮、磷、钾单养分价格比创下历史新高。


这种价差背后,是谁受益、谁受伤?


对农民来说,当前尿素价格尚可接受——按照玉米期货价倒推,尿素出厂价在1950/吨以内较为合理。但磷肥和钾肥价格远超预期,如一铵合理价应在2350/吨左右,二铵应在2750/吨左右,钾肥也应在2650/吨左右。现实是,农民买磷、钾肥每吨要多花近千元,直接推高种植成本,挤压收益。


另一方面,尿素企业却在亏本卖,价格已跌破部分企业成本线,出现肥贱伤企;而钾肥和磷肥企业尤其拥有磷矿资源的企业,则处于暴利状态。


更严重的是,畸形的价格信号可能导致农民减少磷、钾肥使用,盲目增施氮肥,破坏科学施肥结构,最终影响土地肥力和粮食产量。


单靠市场无法扭转这一局面。必须通过宏观调控,压一压磷、钾价格,适度支撑尿素价格,恢复合理的肥粮比价!

点赞(48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