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钾肥市场维持弱势整理态势。氯化钾方面,进口货源持续偏紧,港口库存低于160万吨,但新船到港预期升温,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强,流通货源小幅增加;国产钾开工率因装置检修小幅走低,但工厂直供复合肥企业,发运保持稳定。硫酸钾市场仍显疲软,资源型厂家复产导致可售货源增加,但下游复合肥开工不足,出货不畅,罗钾52%粉到站价报3600-3750元/吨,实际成交可议。整体来看,国内钾肥市场仍旧延续了价格双轨制的运行,但随着市场可售货源的略有增加,高端价格呈现了小幅走低的态势,整体新单成交并不积极,若下游需求持续低迷,价格下行风险犹存。
1.氯化钾进口紧平衡,国产检修对冲供应
临近周末,国内氯化钾市场延续淡稳走势。进口货源持续偏紧,港口库存已跌破160万吨的年内低位,贸易商惜售情绪一度推高报价。然而,随着新船到港预期升温,市场流通货源小幅增加,部分高端价格出现松动。国产钾方面,受装置轮流检修影响,开工率环比下滑2%-3%,但工厂通过直供复合肥企业维持发运稳定性,整体供应未现断崖式下跌。
2.硫酸钾市场复产遇冷,成交疲软拖累价格
与氯化钾相比,硫酸钾市场复苏更为乏力。资源型厂家复产带动可售货源增加,但下游复合肥企业开工率不足60%,导致库存压力向贸易端传导。罗钾52%粉到站价报3600-3750元/吨,实际成交需议价,凸显买方市场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官方报价暂稳,但隐性优惠频现,部分贸易商为回笼资金已小幅让利。
3.需求端弱势难改,价格双轨制松动
当前钾肥市场核心矛盾在于需求疲软。复合肥企业成品库存高企,秋季备货进度迟缓,原料采购以“保供”为主,新单成交寥寥。在此背景下,价格双轨制运行出现分化,进口钾高端报价承压下行,国产钾因直供模式仍维持相对坚挺。若下游开工率持续低迷,不排除四季度价格进一步下探。
不过,短期市场需关注两大变量:一是进口钾到港节奏能否缓解港口库存压力;二是秋季肥政策是否带动复合肥需求回暖。长期来看,全球钾肥产能释放周期与国内需求增速的匹配度,将决定市场底部空间。建议贸易商以销定产,下游企业逢低分批采购以控制成本风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