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钾肥市场呈现企稳态势,大型贸易商以3150元/吨价格少量放货直供复合肥工厂,但市场流通货源仍偏紧,部分货少贸易商出现小幅波动。这一现象引发市场对后市走势的讨论:价格是否已进入稳定区间?供应偏紧能否持续支撑价格?
供应端:结构性紧张与潜在风险并存
当前钾肥市场供应呈现"总量还行、局部紧张"特征。国产钾方面,受检修影响,实际供应流通量持续偏紧。目前国产60%晶钾价格维持在3100-3200元/吨区间。进口钾库存持续低位,港口库存维持在200万吨以下,新船到货有限,62%白钾港口报价3150-3400元/吨,货源集中在大贸易商手中。值得关注的是,国际钾肥巨头通过减产调控供应,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先后收紧市场供应,加拿大钾肥公司也提高销售价格。
海关数据显示,1-6月氯化钾进口量同比显著下降,港口库存较往年偏低,加剧了市场流通紧张。但需警惕的是,随着需求来临,国际供应商新单签订增多,南美洲、南亚地区需求回升可能分流部分货源。
需求端:淡季特征与秋耕预期交织
当前国内市场仍然处于传统淡季,复合肥企业开工率提升缓慢,对钾肥采购多维持刚性需求。硫酸钾市场尤为疲软,曼海姆硫酸钾52%粉出厂价3950-4050元/吨高位僵持,但成交清淡,企业面临成本倒挂困境。这种需求疲软与贸易商"蓄水池"作用减弱形成共振,企业宁愿库存,也不愿意低价出售。在此背景下,使得贸易商囤货意愿也显著降低。
不过,秋耕备肥逐步启动带来潜在需求增量。部分复合肥企业已开始制定秋季肥政策,虽整体进度较慢,但需求端边际改善值得关注。异常天气和种植结构调整也可能推动钾肥需求稳步回升。
政策调控:稳预期与防炒作的双重作用
政策层面持续释放稳价信号。7月中旬有关部门召开钾肥保供稳价会议,骨干流通企业承诺加强货源调配,避免囤积炒作。中农集团、中化化肥等主要企业积极响应,逐步释放库存,有效缓解市场紧张情绪。大贸低价虽对局部价格形成压制,但总量有限,未根本改变供应格局。
后市展望:窄幅震荡与结构分化
综合供需两端因素,钾肥市场短期或延续"大稳小动"格局:氯化钾价格受大贸易商稳定放货支撑,底部区间明确;硫酸钾则面临成本与需求的拉锯,价格僵持但上涨动力不足。长期来看,需关注三点:A.国际价格传导:据相关消息称,8月份边贸新单已签订,价格较前期略有上涨,这将直接影响国内进口成本;B.政策执行力度:保供稳价措施与打击囤积炒作的持续性;C.需求复苏节奏:秋耕备肥启动速度与复合肥开工率回升程度。
整体来看,当前市场流通偏紧更多是短期结构性现象,随着秋季需求释放和政策调控深化,钾肥价格或呈现窄幅震荡、结构分化的走势,单边下跌或上涨空间均有限。市场参与者应理性看待供需基本面,避免过度解读短期波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