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二十多年间,农资店如路边野草般肆意生长,可又如同野草般不断被市场“收割”。到了2025年,行业步入“死亡高发阶段”,众多门店纷纷关门歇业。有人将原因归结于行情低迷,有人则抱怨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但实际上,致使一家农资店走向衰败的,绝非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致命打击。以下这“十种死法”,在现实中都真实存在着。

01

被电商、大零售价格战打死

自2020年起,农资电商迅猛发展,价格战此起彼伏,打得传统农资门店毫无招架之力。种植户习惯到实体店咨询技术、拍照记录产品包装,转身却直接在电商平台下单购买。

到了2025年,大型农资零售商搭乘短视频和直播的快车,将价格战蔓延至乡镇市场:产品直观可见、价格低到惊人、配送速度极快。反观传统门店,既没有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又缺乏吸引流量的渠道,只能无奈地看着种植户被大型零售商抢走,最终因客户流失、经营惨淡而走向衰败。

02

被种植户欠款拖死

或许有人会认为,电商、大零售价格再便宜,碰到手头没钱的种植户也没办法,农资店有一个电商和大零售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赊销。赊销也被业内称之为“农资店最后的护城河”,但这个“护城河”在2025年粮价低迷的大环境下也成了笑话。当种植户种地亏本时,赊出去的钱也就成了“长期无息贷款”。一旦种植大户破产或跑路,几十、上百万的货款瞬间就变成了坏账。城门失火,农资店只能跟着陪葬。

03

被药害肥害赔死

做农资最担忧啥?大概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出现药肥害更让农资店胆战心惊的了。区区十几元的农药,一旦引发事故,赔偿金额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要是产品来自正规厂家,或许还能分担一部分损失;可要是碰到小厂产品或者套证产品,所有责任就只能农资店独自承担。2025年,仅广西南宁因药害问题关门的农资门店就超过了10家,放眼全国,更是哀鸿遍野。

04

被同行窜货窜死

最让农资店郁闷的或许就是窜货行为了。你花一年时间做示范、开观摩会、拍短视频,好不容易把新品做出热度,隔壁老王直接从网上低价窜货,一夜间砸烂价格体系。投诉到厂家,要么石沉大海,要么相互推诿。轻则前期的推广成本收不回,重则导致农资店元气大伤。

05

被作物降价拖累死

近些年,大田作物收益不佳,经济作物价格也大幅下跌。种植户一番核算后发现:投入越多亏损越大,投入少些亏损也少,索性选择“躺平”。如此一来,他们购买农资时,只关注价格,不在乎效果,哪个便宜就买哪个。这使得经济作物种植区竞争愈发激烈,农资门店的销量急剧下降,不少农资店无奈只能关门歇业,以减少损失。

06

被“忽悠团”气死

“忽悠团”是一个让农资店恨之入骨的“神奇组织”,他们“来无影、去无踪”,但好像又无处不在!每年到了种植户的用肥期,他们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了。“忽悠团”卖的不是农资,是人性:对种植户嘘寒问暖套近乎、买肥料送电动车、承诺亩产翻番、免费送货上门……正规农资店根本拼不过他们的“剧本”和礼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种植户被忽悠走,还得替他们背黑锅。

07

被供应商直供玩死

2025年,厂家推进“去中间化”的进程愈发深入:不仅小厂家直接与种植大户对接合作,就连跨国公司也跳过零售店,直接向种植大户供货。前一天还在帮你做产品推广的品牌,转天就成了和你争夺客户的劲敌,面对这种情况,众多农资门店只能有苦说不出、默默承受。

08

被厂家业务员压死

行业缩量时期,厂家的任务却不减反增、年年加码。有些厂家业务员为了冲任务,联合经销商想方设法、拼了命地往农资店压货。这导致农资店的仓库越堆越高,手头的资金越压越少,一旦出现动销不畅,很多农资店就被库存活活拖垮。

09

被执法大队罚死

2025年,农资市场监管进入了“显微镜+无人机”时代:市里三天一抽检,县里天天巡查,村里还有“线人”举报。标签成分与登记不符、二维码扫不出、分装桶没有二次标签,甚至赠品没贴合格证——统统先封店、再取样、后立案。以往那些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的打擦边球的操作,如今全成了被“顶格处罚”精准打击的对象。

更棘手的是,罚款金额随着对“农资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而大幅上涨:少则三五万,多则按货值的十倍处罚。有位老板刚进了两吨冲施肥,还没等卖完,就被抽检出微量元素与登记内容不符,二十多万的货款眨眼间就变成了一张巨额罚单。店铺只能关门,老板还得去相关部门做笔录,这事儿在朋友圈一传开,老客户跑得一个比一个快。

10

被职业碰瓷讹死

若将“忽悠团”比作明目张胆的抢劫,那么“职业碰瓷”就如同暗处射来的冷箭。到了2025年,这种“职业碰瓷”已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人专门采购临近保质期的低价农资产品,有人负责把作物长势最差的田块拍摄成好似“绝收现场”的视频,还有人去对接“专业律师”以及“网络水军”,提供一条龙式的恶意索赔服务。更绝的是,他们专挑赊销户下手:欠条还捏在你手里,他倒先告你卖假。

农资店一旦被职业碰瓷,轻则赔钱了事,重则关门消灾。行情差、利润薄、监管严、套路深……2025年的农资店,每活一天都可谓是“劫后余生”。想活下去,唯有砍掉一切侥幸心理,把产品、技术、服务和现金流全都做到极致。否则,上面十种死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点赞(18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