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给我说他们去了一家大卖场,估计撑不到年底了,整个运营下来心累,原想着自己是生产厂家,生产小肥料,并且这些东西利润还很大,直接卖给种植户就算价格低一些量也非常的可观。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因为和经销商打交道与和种植户打交道根本就不一是一个概念,管理面对b端的业务员和管理面对c端的业务员也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现在好多蠢蠢欲动做大卖场的,基本上都是有一些家底的小厂家,因为市场不好做了,业务员也招不到,招到了也开发不了市场,前途看起来一片茫然,所以想着,不如直接干零售吧,整个大卖场搞搞。然后干了,干了以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因为做经销商业务的逻辑和做零售的业务逻辑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对厂家直接下场做这事儿始终是抱着不看好的态度的,因为思维就不一样,以前一单做的都是几万几万的,现在一单做几十,几百,你想想这逻辑一样吗?
几万块钱你可以花很长的时间去做市场调研,去做客情,而几十,几百块钱呢?你做调研做客情的成本根本就支撑不了。
要知道,当你的客户发生改变的时候,你的业务员也会发生改变,业务员发生改变的时候管理也要发生改变,一系列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行业里一直有一个笑话,原来造假的时候企业还活的好好的,突然想洗白做正品了,发现企业倒闭了,因为卖假货的业务员卖不了真货,同样卖假货的经销商和卖真货的经销商群体也不一样。
干农资大零售,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啥时候都是这样,最关键的是你得认清楚自己,自己能干啥,自己有啥,自己想干啥,别人云亦云。
很多人说了,你也写了好多大零售,你不是也是鼓吹吗?
那是你眼瞎,我从来都是站在我的角度去分析,不存在踩拉,我是研究,不是一味的写。
当然,我也是为了流量,但不是无脑的为了流量。
大卖场的出现,还是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学习和参考的东西的,原来的内容里都提到过,比如引流,比如产品策略等等,就看你自己悟到的东西是啥了。
别整天的只看热闹,或者只盼着谁倒闭,热闹过后剩下的就是寂寞,你啥也得不到,但是通过这些事情学习到了东西,改变了自己,提升了生意才是最关键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