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国庆以来,国内硫磺市场价格呈现火箭式快速上行态势,主要是由于供应减量而需求增长所形成阶段性的供需错配行情,截至本周,镇江港现货成交价格已经攀升至3600元/吨以上。此轮上涨背后,是国际供应紧张、国内装置集中检修、港口库存结构失衡与新能源产业需求增长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那么后续硫磺还能继续上冲吗?是否会再探2022年4000元/吨的高点呢?
与2022年相似的是本轮硫磺价格上涨的核心逻辑之一仍是强劲的进口成本驱动。国际市场上,10月硫磺价格呈现强劲上涨态势。俄罗斯供应持续收紧,而北非、印度与印尼等地需求稳步释放,推动全球贸易流重塑。中东主要生产商大幅上调第四季度官价,进一步强化了成本支撑预期。卡塔尔现货招标以高位成交,推动中东销往亚洲的现货价格攀升。国际硫磺价格的上涨直接推高了我国硫磺的进口成本。中国硫磺进口依存度虽然逐年降低,但仍在50%左右,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影响显著。
另外,从库存来看,尽管港口总库存下降幅度有限,但市场仍然紧张,核心问题在于库存结构失衡。截至11月6日,中国硫磺港口总库存为222.95万吨,其中镇江港库存为93.5万吨,占总量近42%。这一数据与7月底镇江港约100万吨的库存相比,下降虽并不明显,但这些库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下游工厂提前订购的“厂库资源”,或者已被锁定。真正在市场上自由流通的“可贸易货源”其实非常稀缺。
同时,近几个月进口到港量明显减少加剧了市场紧张。自今年7月份全国主要港口固体硫磺到货量攀升至高点近90万吨后就一直处于逐月下降态势,而10月份到港量进一步缩减至40万吨左右。且由于进口成本的持续增长,而下游行业却因利润挤压而生存困难,部分进口贸易商面临着支出成本与回款滞后的较大压力,惜售待涨情绪也是人之常情,且当下还面临着东南亚各国对于国际资源的分流抢占,尤其是印尼镍冶炼业因硫酸进口配额而转向硫磺制酸后大幅增加了硫磺进口量,由此国内后续到港量或仍不容乐观。
再从需求看,当下硫磺需求结构或正处于变革之际。虽然传统磷肥需求仍然是硫磺消费主力,但新能源的需求爆发或是阶段性行情推升的更强支撑,这点也是当下与2022年最大的区别之一。从需求现状来看,磷肥行业当下生产已然困难,尽管磷肥价格近期随着成本抬升而有一定的水涨船高效应,但基于下游复合肥以及终端农需已然走淡,实际成交虽有改善但力度和持续性市场均不太看好,叠加磷肥价格又有政策压制,磷肥厂家成本压力无法有效传导至下游,生产意愿也随着季节性因素而逐渐下降,对于硫磺的刚需或有逐渐走弱。其余下游钛白粉、己内酰胺等行业也存类似问题。不过从新能源需求角度来看,当前对于硫磺及工铵需求较大的是磷酸铁的生产,而磷酸铁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核心前驱体,磷酸铁锂近年来的产能持续扩张,2024年磷酸铁锂产量近250万吨,2022年底的产量仅150万吨,而2025年单1-9月的产量就已经达到266万吨,再结合当前电池厂的订单排产火爆可能延续至明年,全年产量预计将超360万吨。
综合来看,国内硫磺市场供减需增的逻辑并未改善,市场运行或保持强势,而对比2022年来看,当下同样有受俄乌冲突影响,不过2022年当时是市场基于冲突爆发后的恐慌担忧情绪主导,虽然确实对当时市场的供应产生影响,但事后来看或许也是高估了当时的实际供需矛盾和影响持续性,其带来的最大影响仅仅是给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硫磺出口增加了物流成本和交易费用,并没有造成长期的供应中断。而当下来看,是实打实的炼油厂供应中断,叠加周边地区也处于不稳定态势,属于综合性的实际供应扰动。国内需求方面2022年在5月价格冲破4000元高位后市场面临的是磷肥出口受限,需求旺季渐渡后企业开工下降,当时磷肥作为主力军需求减量叠加前期炒作因素较大,价格回落后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性抛售才导致价格迅速反转。而当前需求端结构已经逐渐转为传统农业+新能源的双核驱动演进,单独农业磷肥需求的走弱已经不能作为单一的评估。叠加供应扰动无法改善,就算短期有价格回调也不太会引发反转崩盘的情况。
总的来说,2022年的高价可以理解为一场由外部因素导致的 “急性高烧” ,来得猛,去得也可能快。而当前的行情则更像是一次 “体质增强” ,由内在成本和新增长动力驱动,基础更为扎实,高位运行的时间可能会更持久。至于行情持续性问题,从绝对供需差角度说,后续若供应有所恢复,进口量出现环比回升迹象,且新能源需求同步放缓后或有供需差走扩的回调机会,但时间节点上来看,俄罗斯炼油恢复或需3个月左右,磷肥需求减弱但新能源排产仍然火爆,年前应该比较难看到明显的走扩趋势,且就算价格回落或也难改中长期硫磺价格中枢上移的态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