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传统农业淡季叠加化肥市场季节性调整预期,钾肥市场想象的下跌并未到来,反而是东北地区颗粒钾则出现了上涨。
一、氯化钾市场流通受限推涨价格,东北地区大颗粒领涨
国内氯化钾市场货源流通量持续紧张,成为价格上行的核心驱动力。据行业监测,当前港口库存处于近年低位,且进口钾肥到货周期延长,导致市场现货供应缺口明显。在多数贸易商持观望态度的背景下,惜售情绪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从价格表现看,南方大颗粒红钾主流报价集中在3150-3200元/吨,而东北地区因春耕备肥需求提前释放,涨幅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东北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其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战略地位。当地农业种植结构以大田作物为主,对钾肥的刚性需求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今年东北地区秋收后土壤墒情较好,部分农户提前启动冬储肥采购,导致局部市场出现阶段性抢购。此外,东北地区物流成本较高,外地货源调入难度大,进一步推高了本地价格。
二、硫酸钾市场低开工率支撑平稳运行
与氯化钾市场的波动不同,硫酸钾市场呈现相对平稳的走势。曼海姆法硫酸钾52%粉出厂价维持在3650-3850元/吨区间,厂家报价延续前期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成交多以订单单议为主,反映出市场供需双方对价格接受度的谨慎态度。
低开工率是硫酸钾市场稳定的关键因素。受环保政策及原料成本影响,曼海姆硫酸钾厂家装置整体开工率长期处于低位,部分企业甚至采取阶段性停产策略。这种供给端的主动收缩,有效缓解了库存压力,避免了价格大幅波动。从需求端看,硫酸钾在高端经济作物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但受制于氯化钾价格传导效应,下游采购仍以刚需为主。
三、短期国内钾肥或维持紧平衡,价格局部维持小幅波动
整体来看,尽管国内钾肥到货量渐增,但钾肥市场整体处于货源略偏紧的状态,不过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钾肥市场仍维持紧平衡状态。局部地区市场价格出现了小幅拉涨的态势,其中,东北地区大颗粒价格涨幅较快。
短期来看,市场在外部消息与业内大贸仍旧限制货源流通的心态下,市场询单量仍存,但实际成交相对有限,预计短期国内钾肥市场仍以企稳盘整为主。对于钾肥市场参与者而言,需重点关注三点:一是东北春耕备肥节奏对区域价格的阶段性影响;二是国际钾肥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效应;三是环保政策对硫酸钾产能的长期约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