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波兰保留边境关闭权后,立陶宛再出重拳。该国政府于10月29日正式关闭与白俄罗斯接壤边境口岸,并禁止白俄货物过境至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直至2025年12月1日,白俄罗斯边防局已于前一日证实收到了相关通知。这一制裁升级举措,叠加欧盟化肥禁令或将使全球钾肥供应链再度面临严峻考验。 根据立陶宛官方通报,货物过境限制精准指向“白俄罗斯制造的产品”。钾肥作为白俄核心出口商品首当其冲。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特别指出,“欧盟的限制适用于钾肥,但不适用于氮肥。”,同时,透露正在探讨扩大对白俄罗斯制裁的可能性。 作为西方制裁白俄钾肥行业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立陶宛此前已多次带头停止白俄钾肥过境运输,此次以议案形式固化的禁令被业内视为“精准打击”。白俄罗斯外长雷任科夫直言立方行为是“公然挑衅”,此类行动的目的可能是阻止过境进入加里宁格勒地区,并进一步限制空中交通。 作为内陆国,白俄罗斯钾肥长期依赖立陶宛克莱佩达港出口,在俄乌冲突之前每月经此出口60万至120万吨。制裁迫使白俄将出口转向铁路(中欧班列)以及俄罗斯港口,加里宁格勒港就是其中之一。而白俄钾肥到加里宁格勒港仍需经过立陶宛或波兰领土过境,若转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港等港口,运距更是增加1.5-4倍,直接导致物流成本翻倍。
更严峻的是,替代通道正面临运力瓶颈。俄罗斯波罗的海港口目前承担了该国大部分的货物出口,其中可处理散装钾肥的码头已接近满负荷运转。由于融资限制和技术难题,俄罗斯西部港口吞吐能力提升的计划再次延期。俄罗斯本土企业已优先抢占铁路和港口基础设施,进一步挤压白俄钾肥出口空间。 白俄罗斯作为另一替代选项的中欧班列,同样难当“主力”:2025年1—7月,白俄通过中欧班列发往中国的钾肥为60万吨,同比下降43%,全年运力尚无法填补港口封锁造成的缺口,且中欧班列运距接近1万公里,运费远高于海运。同时,中欧班列当前主要服务中国市场,白俄对巴西、印度等其他核心出口国的运输需求仍难以通过这一通道满足。行业预警显示,作为全球钾肥产能的关键供应国,白俄罗斯这种供给受限可能引发市场对钾肥供应缺口的担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