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大颗粒红钾东北低端价小幅拉涨,其他地区高端价回落趋平;老挝钾询单增报价涨,成交仍单议;进口62%氯化钾价稳货源少;边贸新货源陆续到,11月订单略减。国产氯化钾生产稳价未变,直供复合肥厂为主。硫酸钾市场价稳,曼海姆厂家成本倒挂开工低,资源型厂家开工稳价未变。整体来看,当前国内钾肥市场从氯化钾到硫酸钾,从进口货源到国产钾,市场整体供应明显增加,但需求仍未大幅度启动,但市场在询单活跃的基础下及后市贸易商惜售心态的引导下,局部地区部分品种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涨。

一、国内氯化钾市场区域分化与进口博弈

大颗粒红钾的到货量持续高位,形成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价格"剪刀差"。东北因询单增加带动低端价格小幅上探,而其他地区高端价格则向东北靠拢,这种区域价差收敛现象,既反映了物流成本对终端价格的影响,也暴露出下游需求的地域性差异。老挝钾的异动尤为值得关注。前期白钾价格与国产钾形成鲜明对比,本周却因询单激增出现贸易商封单、报价拉涨的戏剧性转折。这种"价格洼地"的快速填平,凸显出市场对低价资源的敏感度,但实际成交仍以单议为主,暗示涨价基础并不稳固。

进口62%氯化钾的平稳报价与边贸货源的陆续到货,构成了市场的"稳定器"。边贸11月订单量略减但报价微调,既反映了港口价格的传导效应,也透露出贸易商对后期市场的谨慎态度。而国产氯化钾厂家维持报价、直供复合肥工厂的策略,则显示出生产端对市场波动的抗压能力,这种"以销定产"的模式有效缓冲了市场波动对生产端的冲击。

二、国内硫酸钾成本倒挂与开工率悖论

硫酸钾市场的平静表象下,暗藏着成本与需求的激烈碰撞。曼海姆硫酸钾厂家在氯化钾原料紧张与硫酸价格高涨的双重挤压下,普遍陷入销售倒挂的困境。这种"越生产越亏损"的悖论,直接导致装置开工率持续低位,出货节奏缓慢。而资源型硫酸钾厂家维持稳定开工、报价单议的策略,则反映出不同生产模式对市场波动的差异化应对能力。

值得玩味的是,尽管生产成本高企,但近期钾肥询单量的增加已开始向硫酸钾市场传导。这种需求端的微弱复苏,与供给端的谨慎收缩形成微妙平衡,使得市场价格在"成本支撑"与"需求乏力"的夹缝中艰难维持。部分品种的惜售心态,更为市场增添了价格上行的不确定性。

三、国内钾肥市场供需再平衡中的价格猜想

当前钾肥市场正经历着"供应增量与需求温和启动"的再平衡过程。国产钾生产稳定、进口货源陆续到货,共同推动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而复合肥工厂的刚需采购、贸易商的询单活跃,则构成了需求端的基本盘。这种供需格局下,市场价格的波动空间将主要取决于三个变量:一是氯化钾原料价格的传导效应,二是硫酸等辅料价格的走势,三是下游复合肥企业的采购节奏。

从市场情绪看,部分品种的惜售心态与询单量的增加,已为价格上行埋下伏笔。但实际成交仍以单议为主,反映出市场对涨价接受度的谨慎。整体来看,短期内钾肥市场或维持"区域分化、品种差异"的格局,价格总体趋稳但存在局部上探可能。

点赞(19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