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回顾:小幅上探后遇冷,行情趋于僵持
近期,国内尿素市场经历了一轮小幅波动。在主产区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受下游阶段性补库及市场利好消息提振,厂家报价普遍试探性上调。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期货市场冲高回落,现货市场的交投热情迅速降温,贸易商出货阻力加大,工厂新单成交明显萎缩。
当前,尿素工厂尚有一定待发订单作为支撑,加之局部地区的农业需求仍在持续,市场并未形成强烈的下跌预期。综合来看,尿素价格短期内既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也难现大幅深跌,大概率将进入一个上下两难的僵持阶段,市场目光聚焦于即将到来的关键行业会议,以期寻找明确方向。
二、焦点关注:行业会议密集,政策指引成关键
时值10月底、11月初,一年一度的氮肥、磷复肥等行业重要会议将接连召开。这些会议历来被视为冬季市场的风向标。对于复合肥产业而言,会议通常是冬储政策明朗化、企业开工率逐步提升的前奏。而对于尿素市场,与会各方将重点关注对今冬明春供需格局的研判,特别是有关“保供稳价”政策基调以及出口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打破当前市场平衡的关键变量。
三、供需分析:供应压力渐显,价格承压运行
从供需基本面看,尿素市场面临的潜在压力不容忽视。
价格处于低位,反弹乏力:尽管近期价格有所反弹,但当前主流出厂价(如山东1560-1600元/吨)仍处于近五年来的相对低位。超过50元/吨的涨幅已使下游接受度降低,追高意愿明显不足。
供应预期增加,压力累积:10月份因装置集中检修,尿素日产量一度降至18万吨以下。但进入下旬后,产量已开始稳步回升。截至10月28日,行业日产量恢复至18.76万吨,同比略有增加。更为关键的是,随着后续检修装置复产以及新增产能的投放,预计11月上旬日产将攀升至19.5万吨以上。据权威机构预测,11月全国尿素月度产量可能达到600万吨左右,日均产量逼近20万吨大关,环比、同比均呈现增长态势。
出口窗口关闭,内销压力集中:11月后,尿素出口窗口期基本结束。在没有新增出口配额的情况下,不断攀升的国内产量与可能偏高的社会库存,将使内贸市场的供应压力持续加大,对价格形成明显压制。
四、潜在支撑:政策托底与需求潜力
尽管供应面压力山大,但市场也并非全无利好。
政策“托底”预期:在国家“保供稳价”的宏观调控背景下,考虑到当前尿素企业已处于微利甚至亏损边缘,若价格进一步非理性下跌,不排除相关部门会通过调整出口政策等方式进行干预,为市场提供一个“政策底”。
需求仍有后手:相较于去年,今年东北地区的备货需求启动更为理性且有所推迟。时近11月,这部分被压抑的需求可能存在阶段性释放的可能,届时或能带动低价区的尿素价格出现反弹。
五、后市展望:区间震荡,波动收窄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政策导向还是供需演变来看,11月份的尿素市场大概率将延续“上有顶、下有底”的格局。价格上涨将受到高供应预期的压制,下跌则会遇到成本支撑和潜在政策托底的抵抗。预计整体行情将进入一个波动收窄的盘整阶段,主流价格波动区间或在50-80元/吨之内。市场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仍需等待来自政策面或需求端的强力指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