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红太阳在其官方公众平台发布通知称,为确保产品质量及供应稳定性,经公司研究决定:即日起,42%百草枯母药上调至1.6万/吨。


该公司在调价函中给出的理由是,近期受持续高温气候及上游核心原料供应紧张的综合影响,百草枯市场需求表现持续强劲。产品订单量价同步攀升,下游需求持续旺盛,目前排产与交付仍处于紧张状态,市场供应整体紧张。

图片

这家国内农药龙头,近期产品涨价动作频频。

7月上旬,红太阳将42%百草枯母药价格从年初的1.03万元/吨上调至1.4万元/吨,制剂同步跟进;


7月23日晚,该公司又宣布该产品本月底将进行新一轮价格调整;


7月30日,上涨幅度尘埃落定,从7月上旬的1.4万元/吨上调至1.5万元/吨,制剂同步跟进。


8月30日,红太阳再次发布公告,将百草枯原药价格上调至1.6万元/吨。三次涨幅高达55.3%。


值得关注的是,6月5日,该公司另一主打产品氯虫苯甲酰胺也宣布涨价超30%。


不过,由于之前该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拖累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由盈转亏,亏损额高达2.08亿元。


8月29日,红太阳公布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营收14.6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1.08%,净利润为-2.08亿元,同比下降1081.73%。

图片

红太阳表示,受国内外农药市场竞争激烈、供给端产能扩张加快、产品登记持续下证和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等多重影响,尽管公司氯虫苯甲酰胺产业链产品报告期市场价格走高,但体量有限且对本期业绩贡献不足,存在滞后效应。同时,公司部分主要产品价格仍处于低位徘徊,毛利率、开工率不及预期,而相关成本费用高于预期。

此外,管理层为推动公司后续更好发展,报告期加快布局实施技术升级、产品更新和战略校准,加大对吡啶碱产业链重点产品和装置进行技改创新,并持续推动新基地、新项目、新科研体系建设布局,相关支出和运营费用影响了公司整体经营效益。再者,公司重整后信用修复正在进行,增量融资有限,短期内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压力。

面对短期业绩压力,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红太阳也曾明确表示已启动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是扩充产能:在曲靖总部基地,推动建成年产5万吨新吡啶碱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年产6000吨氯虫苯甲酰胺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加快建成全球农药行业首家“零碳工厂”;在东至基地,推进建成年产1万吨生物L-草铵项目。


其次是技术升级:在当涂基地,分步完成吡啶碱技改,技术、成本做到行业领先;在万州基地,完成2,3-二氯吡啶产业链技改,并推进氯虫苯甲酰胺扩产和毒死蜱产业链技改。


最后是降本增效:明确2025年目标—产品制造成本下降15%以上,管理、销售、财务“三费”合计下降5%以上,通过“六统一分”集约管控和数字化管理提升效率。


市场普遍认为,随着氯虫苯甲酰胺、百草枯涨价效应在下半年释放、叠加技改扩产与降本增效,红太阳有望逐步摆脱短期亏损,实现业绩触底回升。


据红太阳介绍,公司生产氯虫苯甲酰胺及产业链产品,其中2,3-二氯吡啶9,000吨/年、吡唑酸2,000吨/年、氨氯代二甲基苯甲酰胺1,000吨/年(已建未投产)、氯虫苯甲酰胺2,000吨/年。

目前,2,3-二氯吡啶、吡唑酸产能稳定供应。氨氯代二甲基苯甲酰胺由于硝化环节存在限制,货源较为紧张。其涉及多个高危工艺,属于“两重点一重大”的监管范畴,因之前发生过相关事故,安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行业新增产能难度较大。

氯虫苯甲酰胺有较高的性价比,是低毒、高效、环保的第五代杀虫剂,市场需求依然强劲。

价格方面,从去年年初的48万元/吨左右下降至今年年初的22万元/吨左右。降价周期较短,自5月底以来价格有所回升。预计近期半年内以及明年,氯虫苯甲酰胺的市场需求和价格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整体供应仍偏紧张。

点赞(41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