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消息,最近拜耳正准备就密苏里州“农达”除草剂的部分大规模诉讼达成和解,若和解失败,其可能寻求孟山都破产;此前拜耳已经支付约109 亿美元用于解决“农达”致癌的争议,但仍有大约6.7万起案件悬而未决,为此又拨出59亿美元的法律准备金,加上收购的670亿美元,总支出超800亿美元。
当年拜耳坚信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相关的法律风险;事实也证明了这样的预测,可惜诉讼可以赢,但赔钱不能少,被坑惨了
。
一、拜耳收购孟山
2018年德国拜耳公司完成了对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收购,总共花费了670亿美金,合并后的公司将占据约28%的全球农用化学品市场、约36%的美国玉米种子市场和28%的大豆种子市场;估计当时拜耳管理层觉得这笔收购是血赚,认为对孟山都的收购是“打造全球农业领导者的一次令人瞩目的机遇”。
但很多人都猜测拜耳其实是被美国人坑了,因为早2015年起,美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多起针对孟山都公司的诉讼,指控其生产的草甘膦除草剂“农达”存在致癌风险。这些诉讼的原告大多是长期接触草甘膦的农民和园艺工人,他们声称使用草甘膦后患上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
当年拜耳管理层可能认为,收购诉讼缠身的孟山都虽然有风险,他们坚信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相关的法律风险;残酷的现实让他们始料未及,他们确实可以控制法律风险,但他们所有赢的诉讼都发生在赔完美国人钱之后,即便在澳大利亚赢得诉讼,还需要继续付钱才可能达成和解在美诉讼。
二、拜耳被坑惨,赢了诉讼输了钱
2018年完成收购,2019年美国人就狠狠的敲诈了拜耳一笔,当年拜耳公司宣布将支付高达109亿美元的赔款,以了结总计超过10万起有关草甘膦致癌的诉讼。
2020年,拜耳赔偿并了结了部分诉讼之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布了一份评估报告,认为草甘膦不会对人类造成致癌风险。
2025年1月,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判决,法院认定,现有的科学证据表明草甘膦不致癌
;草甘膦在某些实验中显示出潜在的毒性,但这些实验的结果并不能直接应用于人类,草甘膦虽被某些组织列为“可能致癌”的物质,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导致癌症。
这一判决对于拜耳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证明了他们的法务确实有实力应对有关孟山都的相关诉讼
;自2018年8月第一次因农达致癌败诉(距离拜耳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才仅仅两个月)至2024年拜耳的股价累计下跌了近35%。
三、拜耳最后的反击
农达相关诉讼没完没了,拜耳也不吃素的,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称,拜耳为6.7万起案件悬而未决的诉讼,拨出59亿美元的法律准备金,如果美国人这样没完没了,可能会推动孟山都破产,这也算是最后的博弈了。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的时间节点,让人哭笑不得,怀疑拜耳是不是被美国人坑了!关门打狗可不是独家秘方
;
写在最后:拜耳好像不是唯一的受害者,2023年12月新日铁想收购美钢,没有收购成功,还不得不支付5.65亿美元的分手费,日本人花了6亿美元买了空气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