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钾肥市场进入短暂稳定期,其价格走势呈现“上有顶、下有底”的震荡格局,核心原因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一、市场情绪修复与政策托底
1.大贸放货缓解恐慌情绪
自7月下旬主要钾肥企业以3150元/吨的让利价格放货后,市场对价格大幅下跌的预期逐步消退。尽管放货量有限,但“保供稳价”政策的持续落地有效稳定了市场心态。直接对接下游企业也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投机行为,使货源直接流向终端需求方,削弱了流通环节对价格的扰动。
2.政策调控形成价格底线
近两个月进口量明显下降,进口成本也是逐月上升,据相关资料显示,边贸8月份的订单已经签订,价格上调10美元/吨。此外,当前港口3150的放货价格距离进口成本线(年度大合同价格)不远,对大贸来说有利润可赚,但对转手到中小型贸易商来说,这个价格没利润可说,可能还拿不到货。叠加国产钾供应受检修停产影响,市场供应量仍相对紧张。尽管当前有消息称自从国产氯化钾厂家在新政策出台后,发运量亦明显增加,且厂家的装置开工率陆续恢复,整体供应量较之前有明显的增幅。但对其来说,仍要确保下半年的供应,据不完统计与按照往年平均测算,下半年总供应量预计维持在300万吨左右,上游企业无降价空间。因此,政策层面通过调节货源和进口钾成本控制,为价格提供了刚性支撑。
二、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
1.库存低位与供应偏紧
截至7月底,港口钾肥库存不足200万吨,较安全库存线存在明显缺口。俄罗斯减产、老挝钾运输限制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大颗粒货源持续紧缺,62%白钾港口报价维持在3150-3400元/吨区间,价格下跌空间被压缩。
2.秋季需求缓慢释放
尽管当前复合肥企业恢复缓慢,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复合肥企业周度开工率33.6%左右,但8-9月秋肥启动将带动需求回升。
三、成本与风险因素交织
1.进口成本支撑
尽管目前国内钾肥价格与巴西、东南亚等地价格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据这几个月消息显示,国内进口钾肥无论是在数量与价格都迎来一定的挑战。据相关资料显示,上个月白俄罗斯对华铁路发运量同比下降40%。而俄罗斯供应商检修结束后的产能释放情况将成为关键变量。据了解,8月份边贸价格较上期价格上涨10美元/吨。因此,国际钾肥价格波动与海运风险持续为国内价格提供支撑。
2.极端风险可控
截至目前,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预计未来老挝钾产能或将释放,这将可能压制长期价格,但目前运输限制导致实际供应增量有限。政策端通过低于市场价格少量放货(前期的国储拍卖)和产量调控,有效平衡了市场波动风险。
整体来看,当前国内氯化钾市场供应持续紧张,港口库存处年内低位,需求面随秋季市场推进略有支撑,但供应增幅有限。因此,政策托底与供应偏紧构成“防跌网”,而秋季需求释放将逐步推升价格中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