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弄错了钾肥这个行业的主要矛盾。
从中长期的角度,钾肥的焦点是国家“三个三分之一”规划下带来行业格局的变化。
所谓“三个三分之一”,就是将来国内钾肥需求量中,将有1/3来自国内自产、1/3来自进口、1/3来自对外投资。
2024年国内钾肥消费量是1872万吨,我们按照未来2400万吨的需求来算(最近几年需求同比都有增长,而且一般产能要有一些余量),相当于国内产能和对外投资的产能都要到800万吨。去年产量是621万吨,当然产能要比这个数量大,我们统计如下(可能不完全):
盐湖股份氯化钾产能500万吨/年,主要集中在青海察尔汗盐湖;
藏格矿业氯化钾产能200万吨/年,主要集中在青海察尔汗盐湖;
国投罗钾硫酸钾产能180万吨/年,主要集中在新疆罗布泊,他们也是全球最大硫酸钾生产商。
这是最主要的三家,他们产能其实是够了,还有不少中小型的钾肥企业提供产能富余部分以应对需求波动。
总体上我们觉得专注于国内市场的钾肥产能应该是够了,不会有太大的成长。
真正的成长可能来自对外投资的部分。
提到对外投资就要涉及全球钾肥的产能布局和消费情况。
中信证券的一份报告中总结了2024年全球钾肥主要生产国的产能数据:
国家 | 年产量(万吨KCl) | 代表企业 | 全球占比 |
加拿大 | 1500 | Nutrien、美盛(Mosaic) | 31% |
俄罗斯 | 900 | 乌拉尔钾肥(Uralkali) | 18% |
白俄罗斯 | 700 | Belaruskali | 14% |
中国 | 630 | 盐湖股份、藏格矿业 | 13% |
德国 | 300 | 钾盐集团(K+S) | 6% |
然而加拿大、俄罗斯他们不太可能让中国的企业大举投资钾矿,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围绕老挝。最新的数据是,中资企业亚钾国际和东方铁塔在老挝新建的产能分别达到300万吨和100万吨,而且他们预计中资企业2025年在老挝总产能或达500万吨。同时,加拿大方面,必和必拓的詹森项目将在2026年投产,产能大概是420万吨/年),预计2031年达840万吨。
从分析的角度,我们从中读到两个信息:
1、500万吨离我们前面分析的800万吨目标还有60%的成长空间;
2、老挝和加拿大的新增产能放在全球看,所以必定会大大增加全球供给。
所以,未来钾肥的投资者实际上面临这几个局面:
一方面主要成长性来自海外投资,也就是亚钾国际和东方铁塔的项目;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钾肥供给增速将远大于需求增速。说“远大于”是一个模糊的看法,因为钾肥的需求就是农业需求,很稳定,至多是个位数增长。这势必会导致钾肥价格中枢大概率是下降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几家钾肥巨头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受相同幅度的影响,主要因为,站在行业的角度供给高度集中,不太可能有长期的价格战,至多是根据全球钾肥价格波动来调整产量和库存。
以上只是我们根据公开资料做的一些思考,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