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钾肥市场小幅下调,在政策调控和市场供需的双重作用下,市场心态快速转变,市场进入了关键调整期。截至目前,中间商变现意识增强,市场价格重心明显下移。

一、氯化钾:政策调控扭转涨势

上周五,随着国产新政策出台后,迅速带动贸易商报价同步跟涨。此外在贸易商惜售心态主导下,价格呈现迅猛上涨态势。但随着价格异常波动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关注,在近期召开的钾肥保供稳价会议上,主要钾肥流通企业达成共识,认为当前价格水平难以持续,并集体倡导稳定市场预期。这一政策信号直接导致市场心态转变,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强,价格随之回调。目前62%白钾市场价格多在3250-3550元/吨左右,大颗粒市场报价多在3300-3450元/吨左右,老挝60%白钾市场报价多在3150-3350元/吨左右。边贸62%白钾市场价格多在3300-3350元/吨左右。

二、硫酸钾:成本倒逼下的艰难平衡

硫酸钾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原料氯化钾价格上涨传导至硫酸钾生产成本端,加工型曼海姆厂家普遍面临亏损压力。虽然前期厂家持续上调报价试图转嫁成本,但实际成交却难以跟进。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多数工厂尚有前期低价订单待执行。第二,贸易商销售价格明显低于厂家新报价。第三,高价新单成交极为有限。因此,这种困境直接导致曼海姆硫酸钾行业开工率持续下滑,减产或停车检修成为普遍现象。

资源型硫酸钾企业同样面临挑战,国投罗钾和青海水盐体系厂家均处于检修期,厂内货源有限。贸易商报价虽随行就市,但区域差异明显,实际成交多采取"一单一议"方式。

三、政策调控仍是关键,短期震荡难避免‌

当前国内钾肥市场供应整体偏紧。一方面,进口钾肥到货量较少,新货源补充不集中,港口库存维持低位;另一方面,国产钾肥受生产波动影响,短期产量增长有限。尽管政策引导下主要进口商低价放货,市场流通货源略有增加,但整体供应仍处于紧张状态。

此外,随着秋季市场缓慢启动,复合肥企业开工率逐步回升,对钾肥形成一定刚需支撑。然而,由于秋季肥生产以高磷低钾配方为主,钾肥需求增长受限,市场整体呈现“供应有限、需求温和”的格局。因此,尽管秋季备肥需求有望逐步释放,但支撑力度可能不足,市场走向仍需重点关注政策调控的持续性和力度、进口货源到港节奏和数量、下游复合肥企业开工率变化与贸易商库存消化情况。

点赞(21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