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氯化钾市场在七大流通企业联合倡议的影响下,价格整体趋于稳定,局部地区出现小幅松动。然而,由于社会库存偏低、流通货源紧张,部分热销品种仍呈现"量少价高"的格局,市场供需矛盾尚未完全缓解。下游复合肥企业开工率虽缓慢回升,但高价原料抑制采购意愿,市场成交整体偏淡。与此同时,硫酸钾行业持续面临成本倒挂压力,曼海姆工艺厂家艰难维持低开工率,行业整体运行仍不乐观。
一、氯化钾价格趋稳但货源偏紧
在国内钾肥几大钾肥流通企业联合倡议稳价后,氯化钾市场炒作情绪有所降温,贸易商报价趋于谨慎,部分高价货源小幅回调。然而,由于前期惜售导致市场可流通货源有限,尤其是港口62%白钾等主流品种,大型贸易商虽报价维持在3250-3350元/吨,但实际放货量仍旧极少,市场呈现"有价无货"状态。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秋季备肥逐步启动,下游复合肥企业开工率缓慢回升,但受制于高价钾肥,采购节奏仍显谨慎。部分企业选择推迟大规模采购,等待后续进口货源补充或价格进一步回落。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近期国际供应商对华钾肥合同陆续签订,但新货到港仍需时间,短期内流通偏紧的局面或难快速缓解。
二、硫酸钾成本高位倒挂
相较于氯化钾市场的僵持,国内硫酸钾行业则持续面临更严峻的挑战。由于氯化钾原料价格高企,且下游需求疲软,曼海姆硫酸钾52%粉出厂报价维持在3900-4050元/吨。
目前,曼海姆硫酸钾企业整体开工率维持低位,部分小型工厂甚至选择停产观望。与此同时,水盐体系硫酸钾虽然成本相对稳定,但同样受制于市场需求疲软,厂家库存压力逐步上升。行业人士表示,若氯化钾价格无法进一步回调,硫酸钾企业的生存困境短期内难以改善。
三、政策引导+进口补充,钾肥价格或逐步回归理性
尽管当前钾肥市场仍面临低库存、高成本的挑战,但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后续进口钾肥的陆续到港,市场供需矛盾有望逐步缓解。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在大型贸易商低价放货、市场投机情绪降温的背景下,钾肥价格或将进入震荡回调阶段。
然而,由于国际钾肥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且国内秋季备肥需求逐步释放,短期内钾肥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低。市场仍需密切关注进口钾肥的到港节奏以及下游复合肥企业的采购意愿,以判断后续价格走势。
整体来看,当前钾肥市场正处于调整期,行业上下游需保持理性,避免非理性追涨或恐慌性抛售,共同推动市场回归健康稳定的运行轨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