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日之内,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六国化工”)的核心管理层两度变动。
6月24日,吴亚接棒成为公司新任董事长。
仅一周后的7月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总经理梁晨因个人原因辞职。
高层接连变动,不禁让人思考,这家老牌磷化工企业在行业寒冬与股东意志双重压力下或在发生震荡。
短短十日之内,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六国化工”)的核心管理层两度变动。
6月24日,吴亚接棒成为公司新任董事长。
仅一周后的7月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总经理梁晨因个人原因辞职。
高层接连变动,不禁让人思考,这家老牌磷化工企业在行业寒冬与股东意志双重压力下或在发生震荡。
图源:公司公告
业绩承压
连续两年净利润降幅超80%
六国化工主要从事磷复肥及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的磷复肥和磷化工一体化专业制造企业。公司拥有磷酸一铵产能45万吨/年、磷酸二铵产能64万吨/年、尿素产能30万吨/年、复合肥产能15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六国化工近年来的财务表现,为此次高层变动埋下了伏笔。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六国化工的营收、净利润均呈下降趋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75.49亿元一路降至62.51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1.91亿元一路降至2517.54万元,降幅超80%。今年一季度,六国化工实现营收16.04亿元,同比增长37.41%;而归母净利润则由盈转亏,亏损6672.55万元,同比下滑1536.16%。
图源:巨潮资讯
核心困境源于行业周期性下行与成本高企的双重挤压。 磷复肥作为公司基石业务,深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原材料(硫磺、磷矿石等)价格剧烈震荡以及环保政策持续高压的影响。
尽管公司持续推进“矿化一体化”,向上游延伸以稳定部分资源供应,但终端产品价格疲软,成本压力难以完全传导,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公司年报中多次提及“产品价格下行”、“原料成本高位运行”是业绩下滑的主因。
对此,六国化工表示,因所处磷化工及化肥行业周期性较强,导致近年来业绩水平波动性较大。
吴亚入局
释放股东意志下的转型信号
新董事长吴亚的履历,为解读此次人事变动提供了关键线索。
吴亚身兼铜化集团董事、总经理,同时担任安徽创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及安徽创谷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亚的上任,或传递出主要股东(铜化集团及背后重要资本力量)对六国化工的转型诉求:突破传统化肥增长瓶颈,向高附加值领域加速转型。
其兼具产业运营与资本运作的双重背景,正是当前六国化工亟需的掌舵人特质。
前任总经理梁晨的闪电辞职,紧随吴亚上任之后,时机极为微妙。公告虽表述为“个人原因”,但在公司业绩持续承压、新董事长代表大股东强势入主的背景下,此次变动不可避免地引发市场诸多猜测。
业内分析普遍认为存在两种可能:一方面,面对严峻的行业形势,新旧管理层可能在突围路径上产生根本性差异。另一方面,2023、2024年连续两年净利润“腰斩”及2025年一季度的持续低迷,让管理层承受巨大压力。
入局新能源材料
能否让化工巨轮驶出低谷
六国化工近年来在年报中也提及在精细磷化工、新能源材料关联领域(如磷酸铁前驱体等)进行技术储备或市场探索,但尚未形成规模化的新增长极。吴亚的上任,或将显著加速这一转型进程。
今年5月26日,六国化工发布公告,拟通过定增募资不超过8亿元,用于投建28万吨/年电池级精制磷酸项目,总投资11.94亿元,投资回收期为6.55年。
图源:公司公告
六国化工表示,此举是为了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公司逐步向新能源新材料行业进军,开展电池级精制磷酸的生产和销售,推动公司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新能源材料和精细磷化工产品企业发展。
十日内董事长、总经理相继变动,无疑给六国化工的内部管理和经营连续性带来短期挑战。“如此短时间内核心高管双变动,通常预示着公司正经历深刻的战略调整或面临严峻的业绩压力测试。”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
眼下,六国化工站在了一个充满变数的十字路口。老牌国企的深厚积淀,正经历行业凛冽的寒风;新高层的入局,也面临着企业转型的阵痛。吴亚领航的这艘磷化工巨轮,能否在震荡调整后驶出低谷,成功转向更具想象力的新航程?市场正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