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参加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农资大零售会议,参会的人是真多,本来预备200名参会名额,结果来了500多人。可想而知大家目前的焦虑。批发商对农资大零售垂涎欲滴,因为他们有供应链的优势,零售店对农资大零售诚惶诚恐,因为大零售会吞噬他的利润。
所以,这次参会的人才尤其多。今天我们不讨论农资大零售打法正确与否,只说说他命名的误导和如何用命名来制造焦虑的。
首先,农资大零售和当年的特肥一样,是被行业媒体制造出来的词。
要单看农资大零售这几个字,其实,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在2012年左右,就有单个零售店可以年销售5000万的,现在南方,单个零售店破亿元/年的也是有的。他们才叫农资大零售!
而目前让大家都在焦虑的农资大零售,其实是行业媒体根据北方的农资零售店规模创造出来的,因为北方农资零售店(不含东北),一年能卖1000万都算特别大的店了,所以才有了这个词。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被农资大零售这几个字迷惑了,并不是农资店大、销售额高就是农资大零售。按照目前在本次会议上接触到的情况来看,他们应该叫农资大卖场更合适,这里面涵盖了供应链、营销、人才、自媒体等等新式的打法,是目前零售店的一种升级,更适合以前已经从0到1有了基础的人干的事情,并不是租个大库房,弄点低价产品,就能干这个所谓大零售的,农资大零售并不适合所有人,你不信,你冲动一下,可能血本无归。
所以,不要被这个伪命题带偏了方向,是否干农资大零售,务必慎重。
以上是本人观点,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斧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