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宣布称,受托组织国家化肥商业储备(钾肥)(以下简称“储备钾肥”)集中投放竞拍交易,3月10日将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投放30000.5吨储备钾肥,最低起拍价2800元/吨。
据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公告,正式交易日期为3月10日至14日,交易时间为15:00-16:00。
交易区域:本次储备钾肥投放面向东北地区,买方拍得的储备钾肥仅限于生产自用(不得转卖和出口),并于提货后30日内将产成品全部在东北地区向社会销售,及时保障春耕生产用肥需要。
也正是这条消息,引爆了国内钾肥市场情绪。市场上出现各种版本的分析,风头最盛的还得是部分人士认为上面要参与接管了钾肥。
尽管时隔3年,国内又在东北地区开始试点拍卖,虽然数量有限,但在临近春耕备肥旺季末期,缓解当下紧张的气氛是肯定的,且在持续发酵下,贸易商一边犹豫一边也不敢追涨了,这时候谁都心里都没底,尤其是前期高价拿货的中间商就不得不被迫考虑适时做出变现策略。
从目前拍卖的结果来看,最终的价格依然不低,部分价格可以说是高于市场预期价格。这也同时说明,需求端并没有明显发力,更多地是想后期的捆绑销售来解决前期高价购进的原料。
当前复合肥企业正在成本线上挣扎时,也就意味着下游市场也有一定的刚需,而自身也亟需降本增效。而在备耕备肥旺季末期,政策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无论怎样,若国际主要钾肥生产商不想放弃如今涨起来的市场潜力价格,并一旦再出现什么其他因素导致钾肥到港延迟,那么依然不能改变供应紧张的格局。毕竟国产钾与老挝近期的补充貌似也不那么给力。
至于后期市场会往哪儿走呢?还是要看需求端的信号。不过,短期给东北粮仓助力试点钾肥需求,影响意义还是比较深远的。
1、国储竞拍直接以价格压制住了钾肥市场的溢价,并给予了复合肥企业后期捆绑销售的优惠待遇条件。同样,对拿不到这3万吨货源的企业来说,也间接击穿了前期渠道进口商控货销售遗留下的“惜售漏洞”,短期堵住了部分生产企业参与囤积炒作的通道,迫使钾肥贸易商加速抛售,短期市场价格出现波动下调,确保春耕市场平稳有序推进。
2、短期抑制住了钾肥市场价格的波动,暂时缓解下紧张的气氛。据了解,钾肥国储竞拍中,共有77个标段,其中俄罗斯62%白晶的最高竞拍价格在3160元/吨,大颗粒红钾的最高竞拍价格在3450元/吨,加拿大62%白钾的最高竞拍价格在3200元/吨,国产60%粉的最高竞拍价格在2970元/吨。价格低于市场100-200 元,这或将暂时缓解下紧张的气氛,刺激复合肥企业生产需求回升。而目前来看,很多支撑都属于是政策层面,或者说是预期层面,实质性的因素确实不多。
至于第三及其他影响,笔者在这里就不作赘述了。至于“抛储”后钾肥市场如何走,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