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钾肥市场的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春节假期刚过,国内钾肥价格便呈现出强劲的上涨态势。
从供应端来看,国产钾多数企业装置处于冬季检修期,开工率较低,部分企业生产计划推迟,产能恢复缓慢,供应量明显缩减。进口钾方面,2月份港口和中欧班列新货源到货量减少,整体货源依旧紧张,港口库存量维持在 290 - 300 万吨,各港口 62% 白钾和 60% 红、白钾的现货流通量不足,经销商惜售情绪浓厚。而在需求端,随着春季农业生产的临近,下游复合肥等工厂陆续开工,对钾肥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在国际市场上,乌拉尔钾肥公司宣布二三季度关闭三座矿山进行维护,这将导致全球钾肥供应量在未来几个月受到显著影响。全球最大的钾肥生产商之一加拿大钾肥公司 Nutrien 公布业绩报告并对 2025 年做出展望,预计 2025 年全球钾肥出货量在 7100 万 - 7500 万吨之间,全球产能增加有限,供应可能紧张 。在这样的国内外市场背景下,我国钾肥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凸显出解决钾肥供应问题的紧迫性。
钾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作为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钾肥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改善果实品质以及增加产量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当下我国钾肥市场却面临着严峻的供需矛盾。
我国是钾肥需求大国,每年钾肥需求量约在1500 - 1800 万吨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国内钾肥生产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钾肥产量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生产需求。我国钾肥生产主要集中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地区。2024 年,青海钾肥产量达到约 600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65% 左右。当地的盐湖提钾产业不断发展,技术逐渐成熟,部分企业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卤水提钾工艺,使得钾肥产量稳步提升。新疆罗布泊地区也依托独特的盐湖资源,建成了大规模的钾肥生产企业,2024 年钾肥产量约为 200 万吨,在钾肥供应中占据一定份额。
不过,我国钾肥生产仍存在一些限制因素。一方面,国内钾矿资源总体品位较低,开采难度较大,导致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尽管生产技术有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方面仍有差距。据统计,2024 年我国钾肥产量总计约 920 万吨,而需求量却高达 1600 万吨,供需缺口近 700 万吨 ,且这一缺口还在随着农业发展持续扩大。
从钾肥进口情况来看,我国钾肥供应高度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长期保持在 50% 以上。2024 年,我国氯化钾进口量达到 1263 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较 2023 年的 1157 万吨净增 106 万吨。此前,2023 年之前我国的钾肥进口量保持在 800 万吨左右的水平,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钾肥的供应,而 2023 - 2024 年进口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从进口来源国来看,2024 年进口量最大的是俄罗斯,进口总量达 315 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 34.13%;其次是白俄罗斯,进口总量在 223 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 24.14%;第三是加拿大,进口总量在 173 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 18.69% 。
自 2005 年起,在商务部等部委统筹支持下,中国钾肥进口联合谈判机制建立,由中化、中农、中海化学等企业组成联合谈判小组与外商进行谈判,大幅增强我国钾肥进口议价能力。在这一机制保障下,近 20 年来我国持续保持世界钾肥 “价格洼地” 地位,有效保障国内钾肥稳定供应。2024 年 7 月 9 日,由中化、中农、中海化学组成的中国钾肥进口谈判小组与食安供应链有限公司(迪拜)就 2024 年钾肥年度进口合同价格达成一致,合同价格为 273 美元 / 吨 CFR(成本加运费),较下降34 美元 / 吨 。
应该看到,国内钾肥集中谈判,四大家拥有钾肥进口配额的机制,这些年为我国钾肥进口、稳定国内钾肥价格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今天这种配额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钾肥进口的灵活性。随着国内钾肥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国内企业在海外钾矿开发项目的推进,现有的进口配额制度难以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也限制了海外开发企业将更多钾肥运回国内。
为了缓解国内钾肥供应压力,不少国内企业积极出海,踏上寻找和开发钾矿资源的征程。截至目前,已有超过 10 家大型企业投身于海外钾矿开发项目,累计投资金额超过 500 亿元。这些项目广泛分布在加拿大、老挝、俄罗斯、约旦、泰国等钾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在老挝,亚钾国际成效显著。该项目总投资达80 亿元,已探明钾盐矿储量约 50 亿吨,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目前年产量稳定在 120 万吨左右,预计未来 3 - 5 年内产能将提升至 200 万吨。自投产以来,其累计产量已突破 500 万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中高端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市场份额约为东南亚地区钾肥市场的 10% 。东方铁塔(开元钾肥)同样表现出色,其已投产的钾肥基地产量为 50 万吨 / 年,利润可观。同时,公司正在进行新钾盐矿的勘测,储量达 1.8 亿吨。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其生产成本相较于投产初期降低了 15%,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云天化(中寮钾肥)也在老挝积极布局,根据其扩产计划,未来产能将大幅提升。据了解,到 2027 年,这三家企业在老挝的产量加起来预计将达 1000 万吨。
在加拿大,兖矿能源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钾矿资源。2011 年,兖矿能源成立境外全资子公司兖煤加拿大公司,持有绿地钾盐矿项目(Southey项目)100% 的权益及其他四项钾盐矿权,其中绿地钾盐矿项目拥有氯化钾资源量约 16.96 亿吨。2024 年 9 月,兖矿能源与澳大利亚上市公司高地资源 HFR 签署实施协议及股份认购协议,通过资产注入和现金认购方式获得高地资源新增发股份,成为交易后高地资源的第一大股东并控制董事会。高地资源核心项目为西班牙北部的 Muga 项目,其探明及控制的原位矿石储量为 1.04 亿吨,氯化钾品位为 16.1%;一期和二期设计产能均为 50 万吨 / 年,合计产能为 100 万吨 / 年 。而兖煤加拿大公司的索西项目主要产品为氯化钾钾肥,按照 NI43 - 101 规范,其探明及控制的氯化钾储量为 1.73 亿吨,一期和二期设计产能分别为 200 万吨 / 年和 80 万吨 / 年,合计产能为 280 万吨 / 年。项目建成后,兖矿能源将通过控股高地资源拥有年产 380 万吨钾盐产能。目前,兖矿能源在加拿大的项目已实现年产量 50 万吨,产品成功打入北美和欧洲部分市场,在国际高端钾肥市场的份额逐步提升。
在非洲,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刚果(金)开展钾矿项目。2008 年 4 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刚果(金)政府共同成立合资企业华刚矿业。在钾矿项目前期勘探中,华刚矿业发现了丰富的钾矿资源,初步估算储量可达 5 亿吨左右。项目团队克服了当地电力不足、物资匮乏、运输不便等诸多困难 ,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正在进行项目的初步设计和前期建设筹备工作。预计项目投产后,一期产能可达 30 万吨 / 年,后续随着开发的深入,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国五矿则在埃塞俄比亚进行钾矿资源的开拓。经过多年的勘探作业,中国五矿在埃塞俄比亚已确定了多个具有开发潜力的矿点,累计控制钾矿储量约 2 亿吨。该企业引进国际先进的开采和选矿技术,计划建设一座现代化的钾肥生产基地。目前,项目正在进行环境评估和土地租赁等前期工作,预计在未来 3 - 5 年内建成投产,投产后产能预计为 20 万吨 / 年,将为当地农业发展和我国钾肥供应做出贡献。
国投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在海外布局广泛,除了在俄罗斯的钾矿项目进展顺利外,其在约旦和泰国的项目也颇具亮点。在约旦,国投矿业参与的钾矿项目总投资达 150 亿元。该项目依托约旦丰富的钾盐资源,已探明钾盐储量约 8 亿吨。项目采用先进的开采和生产技术,致力于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钾肥生产基地。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设并投产,产能达到 50 万吨 / 年,产品凭借良好的品质,在中东地区以及周边市场赢得了一定的客户群体,市场份额逐步扩大。随着后续工程的推进,预计在未来 5 年内,产能将提升至 150 万吨/ 年,成为当地钾肥生产的重要力量,也将为我国钾肥供应提供有力补充。
在泰国,国投矿业的钾矿项目投资 100 亿元。泰国拥有独特的钾矿地质条件,该项目经过前期详细勘探,初步估算钾矿储量在 3 亿吨左右。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预计于明年建成投产,设计产能为 30 万吨 / 年。目前,项目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以确保投产后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待二期工程完成后,产能有望翻倍,达到 60 万吨 / 年。泰国项目投产后,不仅能够满足东南亚地区部分钾肥需求,还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通过便捷的海运通道,将钾肥运往我国,进一步丰富我国钾肥进口渠道。
此外,国投矿业在俄罗斯的钾矿项目投资 120亿元,预计建成后年产能可达 150 万吨,目前已完成前期勘探和基础建设,即将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其勘探阶段发现的伴生矿产资源,预计可带来额外经济效益超过 20 亿元,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综合价值。据了解,国投矿业在俄罗斯的钾矿项目所涉及的矿区经初步勘探,钾矿储量预计达 5 亿吨左右,且矿石品位较高,这为后续稳定生产和产能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旦项目全面投产,不仅能满足国内部分钾肥需求,还将凭借其地理优势,辐射周边欧洲市场,提升我国在国际钾肥市场的影响力 。这些企业在海外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成功开发出了一批钾矿资源。这不仅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为缓解国内钾肥供需矛盾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这些出海企业在将钾肥运回国内时,却受到进口配额的限制。这使得他们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足额地将海外开采的钾肥供应国内市场。从农业保供稳价的角度来看,放开这些海外企业的钾肥进口配额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分析,可否在政府组织的联合谈判机制基础上,针对后续进口实施过程中给予海外开矿的国内企业进口配额,同时配额与国储要求关联(也要由企业结合自身市场需求自主选择是否申请配额,一旦申请配额就需要承担国储任务)。
首先能够增加国内钾肥的供应量。更多的钾肥进入市场,将有效缓解供需紧张的局面,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肥料保障,从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其次,增加供应有助于稳定钾肥价格。在市场供需关系的调节下,钾肥价格将更加合理,避免因供应不足导致价格大幅波动,从而保障农民的利益。此外,放开配额还能促进参与国内大市场竞争,促进国内钾肥生产企业投资回报速度,进一步激发的海外开拓和创新活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要给予这些海外企业保供稳价的国储钾肥要求。国储钾肥可以在市场供应紧张时及时投放,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要将国储量与进口配额数量挂钩,既能确保企业履行保供责任,又能合理控制进口规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