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导致化肥价格大起大落,全球粮食体系受到冲击。在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责任之下,保供稳价成为2022年化肥行业的关键词,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首要使命。
11部门和单位印发通知,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稳价
历时40年
开启第三次土壤普查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启动第三次土壤普查。目的是要查清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及其障碍退化状况,摸清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特征、后备耕地资源土壤质量、典型区域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
解读:目前,中国的耕地土壤面临人均耕地数量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土壤环境状况堪忧,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之一。距离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40年之久的高规格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于2022年试点先行,并将历时4年之久,要通过这次大普查彻底澄清土壤家底、土质状况,可见中国政府对土壤问题的重视,这也是“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战略性重大举措。同时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肥料产品将迎来重大机遇!
中央财政多次下达农资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2022年以来,农资价格创历史新高,为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稳定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财政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三次农资补贴,总金额达400亿元。
为了进一步规范化肥标识等,GB 18382-2021《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于2022年5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替代了GB 18382-2001。对比前一版标准,GB 18382-2021适用于所有肥料产品的标识,适用范围较大,修改内容多,标识内容要求严格。
解读:近两年肥料价格的持续走高,一些不法分子在利润诱惑下铤而走险在包装内容上通过伪造、打擦边球等方式造假,致使假冒伪劣肥料猖獗。新标准的实施能够更好地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农民和合法企业的利益。守规经营是农资行业的底线、红线,随着新标准实施的深入,一批违规企业将被市场出清,优质的企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布
生物肥料再赢重大机遇
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首提“⽣物经济”概念,并将发展⾯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作为生物经济优先发展四大重点领域之一,提出要重点围绕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向,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建立生物农业示范推广体系。
解读:当前,⽣物技术⾰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案。⽣物技术将成为决定未来农业科技变革发展的决定性⼒量,而面向⽣物农业的主战场,农资行业也将掀起⼀轮新的生物技术变⾰,生物肥料将迎来重大机遇。
300万吨“夏管肥”投放市场
打出保供稳价“组合拳”
为保障2022年“三夏”农业生产用肥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安排了300多万吨的“夏管肥”临时储备,从6月起,开始向市场投放。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招标文件,2022年度“夏管肥”临时储备入储时间为国家有关储备任务下达通知正式印发之日起至2022年2月28日,储备时间为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
解读:今年国家在淡储肥的基础上新增了临时化肥储备“夏管肥”,打出了保供稳价“组合拳”。在入储期内,国内正值农业需求淡季,增加了市场蓄水池的储备功能。而到了6月以后,国内多地处于夏季追肥旺季,国家“夏管肥”临时储备陆续投放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尿素高价行情的回落,从而也保护了农民生产用肥的积极性,以保障农业生产需要。这无疑体现了国家下大力保证化肥供应的决心。
解读:国家化肥商业储备是国家为保障农资供应、平稳农资价格和维护农民利益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新版《管理办法》侧重于全年的保供稳价、投标数量和内容明显不同、考核时间及承储任务量更加严格、明确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可以看出,在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下,国内农资市场保供稳价将成为主基调。同时新版《管理办法》对承储企业的资质、考核标准、监管方式和力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于承储企业资质要求更高。那么企业如何以变应变用好用足这一制度十分关键,如何规避承储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未来,期待在新管理办法的引领下,企业能够在变化中谋发展,为化肥保供稳价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农村部印发
《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稳粮保供任务更重、绿色发展要求更高、科学施肥需求更迫切等新形势对化肥减量增效提出更高的要求。新阶段的减量增效要求更加精准系统,给肥料企业带来了很多新机遇。企业应研发与推广新的耕作栽培方式、新的种植结构、新的农田设施等相配套的肥料产品。更重要的是,还应积极探索一些如当年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创新模式,以此来引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