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农资生意,真是太难做了!”这是眼下许多农资经销商共同的心声。


近几年,农资行业掀起了一场无底线的价格战,让整个行业陷入“没有最卷,只有更卷”的恶性循环,这样的恶性循环无疑是“慢性自杀”


很多人觉得价格战越激烈种植户就越受益,但实际上当价格卷到无下限的时候,产品质量也就无下限了!最终受损的还是整个行业和广大的种植户。


 1、成本压缩必然导致含量偷工减料 


价格低到无底线就只能牺牲产品品质,一些商家为了迎合低价的需求不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简化工艺甚至直接打破产品质量底线。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偷工减料行为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作物生长初期可能看不出明显差异,但到了关键生长期,养分供应不足的问题就会暴露,产品效果锐减,导致作物抗逆性下降、产量受损。


而无效投入的损失也远远超过省掉的农资钱,低效的产品无法彻底解决作物问题,反而加速了病害虫害的抗药性,一次打不好种植户就只能增加用药次数加大剂量,或者再更换更昂贵的药剂去防治,最后被迫陷入了投入越多,效果越差成本越高的恶性循环。


 2、“低价即王道”的环境下,技术服务和产品质量将变得不再重要 


农资产品的出现本是为了更高效的解决农作物问题提升农作物产量,但当行业内一旦形成“低价即王道”的畸形价值观,就不会有人再通过提升品质、优化服务来赢得市场。


大家会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谁比谁价格低上。原本那些通过提升技术服务、提升产品质量来赢得市场的零售商,在低价竞争的冲击下,生存也变得困难。


大部分种植户愿意为低价产品买单却不愿意为技术服务买单!这也是好多懂技术的农资店生意远不如低价营销的农资店生意好的原因。


长此以往下去,种植户很难再买到真正质量好的产品,零售商没有利润的支撑自然也就没办法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提升,服务水平也难以改善。

点赞(18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