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刚吊销了3家农资店的经营许可证,罚款最高达23万元!


其中一家因化肥标签造假直接被查封!”——这是某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第二季度执法通报中的真实数据。


农资监管已进入“高压时代”,2024年《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全面修订,叠加《农药管理条例》升级,2025年将是农资行业“生死分水岭”!


特肥、化肥、农药销售全链条严管,不懂规则=自断财路!


关于农药的注意事项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但经营卫生用农药的除外。


农药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按照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申请农药经营许可证。


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农药经营者,应当在农药经营许可证载明的营业场所销售农药(卫生用农药除外)。离开营业场所销售农药的,应当认定为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农药。


限制使用农药具有高毒性和高风险性,其经营和使用受到更为严格的管控。


关于化肥的注意事项

(一)资质要求

销售化肥需要具备合法的营业执照,且经营范围应包含化肥销售相关内容。此外,销售某些特殊肥料如微生物肥料等,可能还需要额外的资质或许可。


(二)产品质量与标签规范

所销售的化肥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具有真实、准确、清晰的标签,标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生产厂家、执行标准等信息。不得销售假冒伪劣、不合格或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化肥产品。


(三)进销货台账管理

建立健全的进销货台账,详细记录化肥的进货来源、数量、日期以及销售去向等信息,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这不仅有助于自身管理,也能在面临监管部门检查时提供合规依据。


(四)虚假宣传与广告规范

在宣传和销售化肥时,不得进行虚假夸大宣传,误导农民购买。广告内容应真实、合法,符合《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五)安全储存与运输

化肥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化学性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泄漏、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应按照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和运输方式。


90%农资店踩雷的“隐蔽陷阱”和生存指南

生产许可制度升级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 2024 年新规,化肥(复肥、磷肥)生产许可审批方式由 "告知承诺" 调整为 "先核后证",企业需通过严格实地核查方可获证。


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相关产品。


这意味着农资店在采购时需重点查验供应商资质,避免因源头违规牵连自身。


肥料登记与备案要求

《肥料登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除免于备案的产品外,所有化肥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登记证或备案号。


以江苏省为例,2022 年推行的化肥实名制购买制度要求,经营者需建立完整的购销台账,记录肥料名称、数量、生产企业、购买者等信息,相关档案需保存至少两年。


必须完成的4项硬核备案

门店安装“农资购销追溯系统”(2025年所有化肥农药扫码入库)


特肥产品上传“功效实验报告”至省级监管平台(2024年广东已实施)


化肥仓库配备防潮托盘+温湿度监控(2025年强制要求)


店内公示“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回收率≥90%,否则停业整顿)


特肥/化肥标签“生死线”

必标内容:登记证号、总养分含量、适用作物、警示语(如“不可与农药混用”)


救命细节:进口特肥须加贴中文风险提示(某法国品牌因未标注“PH敏感”被索赔380万)


数据2024年特肥市场规模突破800亿,但60%小品牌将因合规成本退出(中国农资流通协会)


出路绑定合规大厂或者往正规方向发展,转型“技术托管”模式(某县域经销商靠“施肥方案+合规产品”业绩翻3倍)


只有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农资店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有效的农药、化肥产品,同时保障自身的长远利益。


希望每一位农资店老板都能重视这些规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共同维护农资市场的良好秩序。


数据来源

农业农村部《2024年肥料监督抽查通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资广告违法典型案例》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2025年特肥发展白皮书》

点赞(574)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