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缩量、过度竞争等问题困扰着大多数企业。
那么对于那些行业巨头、跨国企业来说,2024年是否一样艰难?它们面对困难又做出了哪些努力?
一方面是销售业绩的下滑,另一方面,拜耳在加紧研发草甘膦替代化合物、先正达加深生物制剂版块研发、AI赋能农业更是屡见不鲜……
困难永远都在,但优秀者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战胜它。
但同时,无论在化合物创制、产品创新、新技术研发,还是在空白市场的开发、解决方案的推出,再到人工智能在科研创制中的应用、绿色低碳农业的倡导,这些龙头企业也在发展中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与活力。
2024年至今,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科迪华等企业在全球登记推出了不少新产品,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方面,均有新产品与创制化合物推出,还有不少正在研发中的产品,有望在未来面世。
国内市场
先正达年初推出“克来傲”专利杀虫产品,使用了其全新化合物三氟吡啶胺,是利用“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技术”靶向研发并上市的农药化合物;并在3月宣布启动生物育种除草项目。
拜耳推出“好事达”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具有一药多治、节本省工的特点;正式发布根域守护™品牌,聚焦根系,针对线虫、根部病害与土壤微生态三大根域挑战分别匹配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巴斯夫推出新型水稻杀菌剂锐收丰泰®(400g/L氯氟醚菌唑),是中国近20年来首个在水稻上获得登记的三唑类化合物。
科迪华推出了以丙硫菌唑为有效成分的小麦病害防控新产品穗艳®。
富美实首发31%双氟·氯氟吡高含量OD阔叶除草剂,含2%双氟磺草胺和29%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能够以更低用量发挥多重药效。
安道麦推出创新的微生物菌剂达梦喜®。
…………
全球市场
世界农化巨头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科迪华、富美实与安道麦在多个主要农业生产国家与地区推出了多款产品,从地区分布来看,巴西、欧洲和印度仍然是热门市场。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先正达的生物制剂产品动作较多,相关生物刺激剂产品先后在阿根廷推出、在欧盟获得CE认证,并计划在加拿大推出新款液态叶用生物刺激素。此外,先正达还在法国开发抗甜菜蚜虫生物农药,在巴西创建了生物制剂业务部门并推出新型三菌复配生物杀菌剂,在西班牙依托生物农药推出多款作物解决方案。
拜耳在巴西推出五款新产品,其中酮烯醇类杀虫剂预计销售可达5亿欧元,有望成为其在巴西市场的下一款大单品。
以上仅为数家头部跨国企业的部分动态盘点,虽不全面,但管中窥豹,也能窥见当下全球农化企业的一些大致发展策略:
其一,产品作物专用化、功能精准化已成为全球统一的趋势。如拜耳的新型水稻杀菌剂,先正达防治柑橘黄龙病的广谱性叶面杀虫剂,科迪华的甘蔗除草剂等;
其二,解决病虫草害的抗性问题是全球农化行业面临的统一问题,跨国企业也在积极通过新化合物开发、作用机制探索和组合技术创新等方式探索解决方案;
其三,环境保护政策对产品的绿色安全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
产品储备:生物制剂研发热情不减
其中,拜耳宣布正在加快开发草甘膦除草剂的替代新品种,并计划在4年内推向市场,这被视为农化行业30年来的首次重大创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制剂已成为所有农化巨头重点布局的领域,是农化行业下一阶段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拜耳已推出超过20款生物制剂,在中国推出了根域守护™品牌,并计划在2028年推出其第一个用于大田作物的生物杀虫剂产品。据了解,拜耳接下来的目标是2035年生物制剂销售额达到150亿欧元。
UPL旗下的天然植物保护业务部门在墨西哥、巴西、印度等国家设立了多个生物制剂产品实验室,加速开发生物创新产品,目标是未来3年内以约1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先正达也在积极布局生物制剂业务,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加强与各研发机构的联系,不断推出新的生物制剂产品与方案。2023年财报显示,其生物制剂的销售额达到了3.87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1.2%,已经成为农化板块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科迪华推出了生物制剂品牌“Corteva Biologicals”,其生物制剂商业化运营率先在中国启动,加大了生物制剂业务的在华投入……
当下,极端天气和土地质量下降以及环保压力等挑战越来越明显,生物制剂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户和客户的需求。这或许也是大部分企业坚持发展生物制剂业务的基本出发点。
各大跨国企业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来加快新产品研发,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了。
在国内,也有利民控股等企业引入了AI应用技术提高农药创制速度。
除在实验室中用于产品研发外,还有直接面向种植户的智能工具,帮助判断病害种类,给出防治方案。
先正达预估,AI技术能够将化学物质从发现到商业化的平均时间从15年缩短至10年,并可能减少30%的实验室和田间测试。
信息技术方兴未艾,在农化行业更是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正在加快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速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